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:
第二個節令是農曆元月十五日的「元宵節」,傳統上這天吃的其實叫「元宵」,象徵花好月圓、希望闔家團圓,祈求一年平安順利。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們對此加以慶祝,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。
元宵節,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,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,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,所以民間熱烈慶祝,故有小過年之稱。
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。天官的主責是賜福,所以,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,祈求賜福,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為虔誠。
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元夜、小正月、小年或春燈節。
道教中,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(堯)誕辰,正月十五為上元,七月十五為中元,十月十五為下元,分別屬天、地、水這三官大帝主管。
臺灣元宵節又稱「元宵暝」,為上元節夜裡的「迎鼓仔燈」活動。在早期,有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,以偷蔥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。俗語說:「偷挽蔥,嫁好翁;偷挽菜,嫁好婿」(閩南語發音)。
臺灣各地有特別又熱鬧的活動!臺灣燈會、平溪天燈、臺東炸寒單、臺南鹽水蜂炮等活動都是最受國際觀光客喜愛的臺灣節慶!
元宵是一種中國傳統節令食用有餡的食品,通常由糯米製成的。
北方人依照習俗通常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新年烹製食用。名稱有多種,如麵繭、粉果、元寶、湯餅、圓不落角等。
分辨元宵、湯圓兩者外型
外型渾圓的是「湯圓」較黏具Q勁
形狀較不完整的是「元宵」較鬆軟咬勁
元宵和湯圓,原料都是糯米粉,「生粉」做的。所謂的生粉,是米浸泡後濕式磨粉,再乾燥而成的米穀粉。
俗語:「北方『滾』元宵,南方『包』湯圓」
元宵是「搖」出來的,又稱為「搖元宵」
元宵與湯圓最大的差異是製作過程方式的不同,口感有些許差異!
湯圓是「搓」出來的!
元宵是用」「滾的,湯圓是用「搓」的,外形圓滾飽滿,象徵事事順利、團圓幸福的意義。
元宵節吃元宵,則是希望闔家團圓,祈求一年平安順利。
冬至吃湯圓有添歲的意思。
元宵是以內餡料放進竹篩裡,甩動竹篩用滾動的方式讓餡料均勻沾滿粉,在糯米粉中反覆邊滾邊噴水滾動裹粉,來回多次之後直到餡料外表沾滿包覆成大一顆扎實的大圓球,裹粉扎實元宵才好吃,製程更加費功。
湯圓是以濕糯米粉揉糰後,像包餃子一樣,把餡料塞入內餡,餡子分為以芝麻和豆沙為代表的甜湯圓和以鮮肉等為代表的鹹湯圓,然後再搓成圓球狀就完成了。
現今的湯圓餡料口味豐富,甜鹹皆宜,無論是紅豆、花生、芝麻,還是抹茶、豬肉等,都能成為湯圓的餡料。
台灣傳統湯圓通常比較小,無餡料,烹調時通常加紅糖和水一起煮,或是加入蔬菜和肉類等材料煮成鹹湯圓。冬至祭拜神明與祖先,使用的供品則是湯圓!傳統冬至所吃的湯圓,並非包餡湯圓,而是將糯米粉和水混合,並染上紅色,直接搓製成紅白二色的湯圓,搭配糖水、甜湯或是鹹湯食用。
「湯圓」傳統的製作方式:
南方將糯米粉以手心搓揉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,稱為「湯圓」
北方將餡粒放在大籮筐內的乾糯米粉上,搖晃籮筐篩滾,重複數次使其均勻沾上糯米粉成湯圓
湯圓包之餡有甜有鹹,主要成分都是糯米。
元宵或湯圓都是糯米製品黏度大,本質上都是高澱粉、高油與高糖的組合對腸胃的負擔重,每一顆熱量相當於65到70卡,只要吃了四顆包餡湯圓或元宵,熱量就等同一碗白飯,需要快走1小時或慢跑40分鐘才能消耗掉!
值得注意
吃元宵與湯圓時,一定要細嚼慢嚥,一次不要吃太多,為了顧及健康,主食就必須減量。
糯米不利消化,為了避免增加腸胃負擔,建議在活動量較大的白天、最好是中午時段前吃完,以延長消化時間
老人家或小朋友吃時,最好切(剪)成小塊點.....預防噎到
糯米較不易消化,為延長消化時間,盡量是白天吃較佳;同時,糯米升糖指數較高,食用前後血糖值的變化較大,。
有相關疾病者盡量少食用為宜:
提醒有糖尿病患者或胃腸不好的民眾,如食用湯圓或元宵時,該多加注意份量!
開心過節也要顧健康適量而為。
留言列表